編者按
1月3日上午,市八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林旭陽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了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工作,提出了2023年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安排。本報現予聚焦,以饗讀者。
回眸2022年
行穩致遠勇作為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疊加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為企業退減降緩稅費67.2億元,發放貸款120億元。市場主體凈增6.7萬戶、規模突破70萬戶。33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90億元,超全年任務,第三季度項目工作正向激勵考評全省第二。新增對接產業類項目283個、總投資3792億元,湄洲灣火電廠三期、五礦選礦基地、國城三元正極等21個3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簽約。
■產業轉型提質增效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引進各類人才1572人?!捌翁镄奔w商標成功注冊,亞太最大、全省首個精釀啤酒生產線實現投產,云度新能源汽車戰略性重組。生命健康產業、新型功能材料產值均增長20%以上。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經驗獲國家商務部推廣。完成全國首例雙殼貝類海洋漁業碳匯交易。木蘭溪綬溪片區項目入選國家EOD模式試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居全省首位。
■城鄉品質一體提升
開工棚改1.7萬套、改造老舊小區49個,新區擴容、老城提質雙向發力。木蘭大道一期實現通車,新改擴建城市道路66公里,建成莆陽福道42.2公里,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060個、口袋公園35個、公園綠地73公頃。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國控點位水質優良比例均居全省第一。常太鎮獲評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成美麗示范點3400個。
■改革開放多點突破
在全省率先試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無紙化辦理、個體戶“一表登記”改革和全程電子化登記;創新“12345+智慧監督”督辦機制,群眾滿意率99.9%。國有資產總額增長20%。對臺鐵礦石中轉量連續四年全國第一。升級建設莆田國際陸港,開工建設羅嶼第二個40萬噸級泊位,港口吞吐量5360萬噸、增長7%,增幅居全省沿海港口第二。
■民生答卷溫暖厚重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5%。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鎮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分別提高6.9個、4.4個百分點,新改建養老服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100個、長者食堂34個,新增嬰幼兒普惠性托位1693個,推動安置房回遷1.5萬套。新增學前教育學位5800個、義務教育學位2.8萬個,與北京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新增省級臨床重點???個、床位500張,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治理撂荒地2.32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6.17萬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41%、死亡人數下降34.8%。涉詐人員勸返和“四專兩合力”經驗做法全國推廣。
亮點
●木蘭溪流域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湄洲島入選國家級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獲評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優秀等次,綠色低碳發展案例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試點列入《2022年數字福建工作要點》
●莆仙戲《踏傘行》代表福建參賽,為我省時隔15年,再次斬獲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文華獎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實現開街
●第七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五洲同聚
●創新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經驗做法首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和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推廣
●開通運營“水上巴士”,游客林間泛舟、綠心賞景,荔林蔥郁、白鷺翔空成為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投資百億實施民生三個“十大工程”,惠民紅包更暖人心
●創新全流程以快制疫、重點人群雙閉環管理機制,打好重點地區疫情殲滅戰和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創造“莆田經驗”
謀劃2023年
銳意進取續華章
1 堅持牢記囑托、久久為功,縱深推進木蘭溪和湄洲島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持續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持續構建木蘭溪生態富美走廊,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莆田市踐行木蘭溪治理理念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的意見》,開展木蘭溪流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行動,集成實施“千古木蘭溪、百里江山圖、十里風光帶”工程。持續保護好湄洲島,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島,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打造媽祖文化國際品牌、國際旅游目的地。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以上,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比例達92%以上。
2 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更高標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00個,新增中小學學位1.7萬個。更實舉措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更大力度加強改進人才工作,引進領軍人才項目10個、高層次人才100名,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名。
3 堅持數智賦能、強核提質,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匠心智造產業新城
實施三大傳統產業提升工程,堅持品牌化引領、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施四大經濟新動能培育工程。因地制宜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實施五大新興產業壯大工程。搶占新賽道、打造新終端、再造新優勢,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品牌建設工程。以建市40周年為契機,發布城市吉祥物、市歌,打造城市IP,以城市品牌助力產業發展。實施民營經濟提質工程。新引進莆商總部回歸企業10家、資本回歸100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19家。
4 堅持以人為本、內外兼修,全力提升城鄉功能品質,打造山水詩畫生態韻城
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北城南港、擁溪向海、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成溝頭、龍德井等舊城片區綜合開發,新改造老舊小區41個,新改建城市道路60公里,新增莆陽福道20公里。推進城市精細治理,創建示范路線7條、示范街區7個,更新改造燃氣、供排水等老舊管網106公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行“田長制”,新增高標準農田3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1萬畝以上。建設現代農業重點項目50個,育成省級以上新品種5個,打造“五個美麗”建設點3300個。
5 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打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堵點,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深入挖掘內需潛力,引進30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10個、超億元項目100個,項目簽約率、開工率均超70%;抓好330個省市重點項目,實現投資900億元。大力提升改革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群眾辦事網上申報率80%以上、全程網辦率70%以上、當日即辦率90%以上;新改建專業化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以上,盤活批而未供、閑置土地、低效用地4000畝以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跨境電商“一區多園”建設,推動百威雪津、金鷹綠色產業園、佳通輪胎產業園、鐵礦石貿易平臺實現“四個超百億”。深化莆臺融合發展,爭取開通兩岸快件航運通道,創建省級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推進10個莆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
6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深入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提升健康莆田水平,推動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平穩有序落地,加快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新增省級臨床重點???個、床位200張;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個,創成3個國家級衛生鄉鎮。優化社會保障服務,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95%,改造提升幸福院50個,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60%,推進普惠性托育機構建設,新增托位500個以上,新開工棚改1.8萬套。
7 堅持以港興城、港產聯動,加快建設現代化港口,打造通江達海戰略港城
推動集疏運體系提標,加快羅嶼半島滾動開發,建成石門澳6、9、11號泊位,建設東吳東4號泊位,推進陸海內外聯動、疏港公路建設,提升港口輻射能力。推動功能性生態提級,建設對臺運輸綜合通道,建設東南大宗商品儲運基地,拓展港口服務供應鏈。推動港產城融合提效,推動哈納斯液化天然氣、湄洲灣火電廠三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湄洲灣電力樞紐中心項目,打造千億能源經濟港區。
8 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全力提升莆仙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打造媽祖故里文化名城
傳承發展莆仙文化,建立傳統工藝振興目錄、10個非遺傳習所,培育50個非遺傳承人,精心打造一批薈萃傳統精華、緊扣時代脈搏的莆仙戲精品。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常態化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加快建設市工人文化宮、市委黨校新校區、市檔案新館,建設一批社區健身、燈光球場等群眾性體育場所。
9 堅持紅線意識、底線思維,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全力構筑安全發展防線
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健全產業鏈供應鏈風險防控動態監測機制,優化電力運行調度,落實糧食等儲備任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實現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打造全國基層治理示范樣板,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城市。
文字整理:吳琪娜 制圖:劉智豪 鄭倩